close

九月一問之親民黨回答


A:  

關於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的回應By 宋楚瑜

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約有三個面向:

1.公私立大學經費分配不公。

2.學生學貸負擔過重,畢業後未有收入即先負債。

3.經營不善的私校是否整併?

茲分述如下:

一. 回歸憲法,教育經費應編足總預算15%。

原本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中央教育預算必須達總預算15%的規定,實際上已被弱化。以往省還有25%的預算必須用於教育,但廢省後這一千多億不見了,中央又將教育預算名目改為「教育、科學、文化」三者共用,使得真實的教育預算被削減。以今年為例,中央政府教科文預算達總預算18%,實際上科技、文化建設支出相當龐大,使真正的教育預算根本未達15%的標準。親民黨與宋楚瑜主席主張,未來一定要編足15%教育預算,將國家資源投注在未來主人翁身上。

二. 以學生為補助對象

現行教育部對各校補助辦法,出現公私立大學間嚴重差距,使每個學生所享受的教育經費有天壤之別,並不公平。未來教育部補助應將補助對象從「學校」轉為「學生」,例如一個學生一學期補助三至五萬,公私立學校皆同。如此,不但可降低學生面對高學費的負擔,也可讓招得到學生的學校活起來,體質更佳,讓社會需求-學校-科系-學生四者間,產生關聯。

三. 思考大學學制改變為一年三學期

大學不該是齊頭式平等的教育機制,大學教育本該符合社會競爭機制,讓願意較努力的人快點出頭。所以我們不應該固守大學唸四年,一年兩學期,浪費寒暑假的學制,應該如英美等先進國家,調整為一年三學期,一學期16週,學期間各休兩週的學制。大學生可以依其努力程度或喜好,選擇兩年多讀完大學,或照原來四年讀完大學,所有畢業生均須通過畢業考、論文、或畢業製作的考驗,有足夠學力者方得畢業。如此,可提早較努力學生就業時間,也可讓願意留在校園者有充份讀書的選項。

四. 成立校園審核委員會審議核准學貸,必要時政府出面擔保。

現行學貸制度由銀行全權核貸,但銀行首要考量的是還款能力,不是學生需求,因此反而濟助不到家庭經濟困難,需要濟助的學生。因此,建議由學校校方及老師組織一個「學貸複核委員會」,協助審議學生提出的學貸申請,銀行方面有問題者則由政府出面擔保,讓需要濟助的學生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完成學業,讓貧困家庭能透過教育翻身,不讓貧窮世襲。

同時,宋主席認為,貸款利率從扁政府時代的高利率,降到現在1點多,這是對的,應該維持此種低利率。

五. 總體規劃國家人力需求,重建技職教育體系

現在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、畢業後薪資過低的狀況嚴重,根本原因就是大學生供過於求。因此,國家應有專責單位規劃總體人力需求,適時發佈與調整人力資源報告,以預告未來數年的趨勢及人力狀況,供學生及家長參考。

綜合大學培養的學生是動腦的,技職學院培養的學生是動手的,我們必須揚棄純文憑主義,擴展證照制度,肯定技術領先的專業人才,國家才能均衡發展。因此,我們必須放寬對技職教育體系的教師資格限制,放寬技職學校的學制,讓有經驗的老師傅也可以進學校教徒弟。吳寶春、阿基師、嚴長壽,均非高學歷者,但他們的經驗與對本行的知識無可取代,這些技術應該有個傳承發揚的體系。

對於只想學個一技之長,有個穩定好工作的年輕人而言,沒有必要進大學苦讀四年,如果能做麵包做到世界第一,也是值得驕傲的事。如此,進大學的學生便是願意讀書、研究,往研發、管理、學術等領域發展的人才,使教育資源能更有效的分配運用,畢業生也比較有明確的就職、求職範圍,有效運用全國的人力資源。

同時,大學的研發工作也應與產業創新結合,加強創投基金與育成中心的合作關係,並允許學校設立基金,一方面扶助師生研發創業,另方面也可藉投資成功的師生企業增加收入。大學本身亦應重視世界趨勢發展,抓緊高科技知識經濟及人文社會問題研究,使大學與社會緊密結合,並具有世界趨勢的預報能力。

六. 經營不善的學校應該整併,但校董與老師的權益也需保障

如果教育是個市場,經營不善就關門,是市場的鐵則,誰也無法抵抗。現在許多私校因少子化經營困難,卻還硬撐,原因在於依照現在法令,學校關門後,校地會被政府沒收,嚴重損及校董們的權益,因此硬撐。親民黨認為,此種不合時宜的法令應該廢除,應允許關閉的學校校地,可另行檢討都計更新使用,以降低校董會對關閉學校的抗拒。

其次,學校教師的退休金應改為「可攜式」,讓老師的權益不會在學校整併中受損。在關閉一所學校前,應先做好教師與學生的安置工作,確保大家的權益。

七. 大學評鑑制度不能官僚化,而應與本土需求結合

第一個把台灣走透透的不是宋楚瑜,也不是蔣經國,而是一位日本學者,叫作伊能嘉矩,他把走透透的觀察結果,寫成「台灣踏查日記」,成為重要的歷史學、人類學、社會學文件。直到宋先生擔任省長,很多資料還是日本時代官方與學術單位合作研究後留下來的。

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知名,但其外交講座幾乎全是美國駐外國的大使,不見得有高學位,卻有獨一無二的他國政要一手接觸經驗,與無可取代的權威觀察。

因此,現行大學評鑑一味講求教師的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數,不斷檢討各系所教師的學歷資格,其實是一種讓官方好辦事的官僚化作風。不但無法提升研究水準,也不能讓大學的存在對社會產生助益,只是一種為排名而排名的虛榮作為。

所以,大學要提升研究水準,國家必須投入資源,舉列研究類目,標示出現在與未來國家需要瞭解及解決的問題,邀請學者參與研究,這才會培養出國際上在特定問題上獨一無二的專家權威,同時對社會產生助益,這才是提升大學水準之道。

八. 總結

高等教育體系是國家重要的運轉環結,人才在此培育,研究在此進行,未來的競爭能量完全蓄積於此。因此,如何有效的讓產、官、學在大學校園完美結合?如何讓人力資源有效的選、訓、用,產生綜效,發揮能量?如何定位大學的功能,界定其職能?這是未來執政者必須全面性、綜合性深思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首投族國政觀察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