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當教育部還在為幼兒該不該在學齡前上補習班,或是強制規定學生與老師不得發展出超脫師生關係之外的感情,甚至是爭辯創新能力與高等教育相互連結等問題時, 於台灣不遠處,中國、日本與韓國正在進行高等教育資源的跨國重組,試圖透過相互承認學分和學位的方式,加強三國學生交流等學術合作。



並不是幼兒教育不甚重要、師生戀議題可被忽略,亦非中日韓三國教育計畫將為台灣帶來足以亡國之潛在威脅。

吾人只是懷疑,究竟教育部正 在「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」這項舉足輕重的任務中,進行何種安排與努力?如何看待少子化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隱憂?如何定位不同階段的教育目標以及注入對等且公 平分配的資源?為何身為教育事業最高指導機關,總是將目光自限於芝麻綠豆小事,而不將格局與姿態提升到更高的層次?

 

面對國際競爭 教部如何出招

這 項名為「亞洲校園計畫」(Campus Asia),連結了3個國家一共10個教育單位,包含大陸教育部與日本教文部科學省、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、韓國大學教育協議會等,將以「無國界」方式實施 教育資源的效能最佳化配置,並達到人才交流與區域合作之目的。而參與學校亦不乏世界名校,如中國將有復旦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等;日本 則有神戶大學、東京大學、東北大學、名古屋大學;韓國有釜山大學、首爾大學、韓國科學技術院等。更有甚者,其將透過多重碩士學位學程,可使學生在3國的大 學分別學習1年之後,畢業時可同時獲得3個碩士學位。對照台灣也在今年開始實施大陸學生來台就讀政策,就此,台灣可能不僅在經濟上將被逐漸擴大的東協經濟 體給孤立,於人才培育上也似乎漸失競爭力。

吾人所關心者,並不是單純如何引進人才或是跨國招生問題,而是擔憂政府在面對國際競爭與壓力接踵 而至時,有無積極地回應與反省。當國外正為其教育事業在汰舊換新同時,台灣可能還在爭論大專院校的定位;當國外開始構築跨國人才教育網絡同時,政府可能還 在鼓勵學術圈獨自深鎖於象牙塔中,用國際期刊排名自慰。當日、韓政府已為企業與大學建立得獨自運作的產學合作管道時,我們可能還處在沒有共識的脈絡中爭論 大學中「創新」的意義。

時至今日,政府不能沒有覺悟,當世界突破了70億人口大關,表示資源更加不敷使用,而如何藉由各國當地優勢以發展具有在地性質、網絡性的區域節點功能,尤其將國家未來發展導向和產業類型,與教育體系做媒合,將是接下來台灣是否能跨越人才貧瘠障礙的關鍵點。


高教目標錯置 需正視嚴重性

筆 者認為,目前政府首要工作,即是正視高等教育目標錯置之嚴重性。近幾年來大學升學率接近百分之百,但是國家競爭力卻沒有因此上升,國家補助各頂尖大學經費 為了追求卓越,希望使台灣整體高等教育品質具有國際競爭力,然而,各頂尖大學卻變相成為期刊論文積分、大學排名等無謂數字的階下囚,而教育部也在各項目達 到純粹數字上績效後便心滿意足,殊不知教育目標的錯置,搞垮了教授學者的骨氣、侵蝕了大學教育的意義、切斷了學術與現實世界的連結,讓學校變成一個只問結 果、不問過程的偽善場域。如此,學生能從這樣的學校與教授身上學到什麼?人才培育最終也只是虛幻泡影,遑論吸引更多國外學生。

政府應當從此處開始反省。

 

作者  陳乙棋 (前台大學生會會長、首投族國政觀察團團長)     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徐維遠(首頭族國政觀察團政策長、台大政治研究所研究生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首投族國政觀察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